</br>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办?</br></br> 而这自然又引来了更大范围的讨论和争夺。</br></br> 最后讨论来讨论区去,众多大臣们私底下也做了不少的政治利益交换后,终于敲定了详细的方案。</br></br> 办,还是让邮递司来办!</br></br> 毕竟驿站本身就是邮递司的,抛开邮递司来办这个全国性银行,难度太大,此外汇款业务也不好搞。</br></br> 但是,具体的业务运营要从驿站里独立出来,单独设立一个官办银行企业,只不过所有权不归属工业部,而是归属交通部邮递司。</br></br> 毕竟银行业务会非常庞大,而且人员会非常多,而各驿站人员,其实都是有官身的人员,哪怕是个送信的,人家也有从九品的官身,吃皇粮的!</br></br> 邮递人员给官身,这是因为这玩意具有强烈的行政以及军事作用,早年驿站体系可是直接归属军方管理的。</br></br> 为了确保紧急公文以及军事文件的传递速度,驿站体系就不能作为普通商业机构,甚至都不能用寻常的官办机构来管理,而是需要专门机构来进行专管。</br></br> 但是银行嘛,别说邮政银行了,就算是财务银行里的普通员工以及中低层管理,都是普通雇工,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有官身。</br></br> 因此,邮递和银行业务进行拆分,然后单独设立一个官办银行企业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这个官办企业的名头后,他们才能够雇佣大量的普通员工。</br></br> 同时财务部方面也获得了他们的好处,那就是让邮递司放开驿站渠道,让财务银行的汇款业务也能借用驿站体系,更好更方便的实施汇款业务,当然了,既然用了驿站的地方和人手,他们自然也要给钱。</br></br> 对放开汇兑邮递渠道,邮递司方面不答应也得答应,比较上头的参务、协办大老们都已经敲定了方案了,作为下属机构他们只能照章办理。</br></br> 于是乎,承顺十三年二月,大楚邸报正式对外发出公告,筹办‘大楚邮政银行’。</br></br> 而邮递司也顺势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邮递司继续直接管理邮递业务,并新设立大楚邮政银行。</br></br> 邮政银行将会有邮递司直接管理,但是由财务部方面给予业务指导,工商部金融司进行监管。</br></br> 邮递方面想要搞银行业务,本来就是为了填补驿站的巨大亏空,只要能赚钱,其他的他们都没啥意见。</br></br> 嗯,有意见也没用,这是帝国最高决策,有意见都得憋着。</br></br> 敲定了邮政银行之后,大楚帝国也顺势对帝国的金融体系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改革,比如全面强制性实施保证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br></br> 最重要的是把工商部金融司,和财务部的部分金融监管职能进行合并,并设立了独立的金融监管总局,此为从二品级别的行政机构,直接嫡属于政务院。</br></br> 负责帝国的所有金融监管、调控职能。</br></br> 随即对财务银行进行拆分,主要是把货币发行权、金融监管等一系列的权力收回来设立大楚帝国中央银行,这个中央银行归属帝国金融监管总局所辖。</br></br> 后续大楚帝国中央银行,将会承担金融监管、货币发行、金融调控等一系列任务,比如说各银行里的保证金,就是缴纳给中央银行进行保存的。</br></br> 而财务银行进行拆分后,将演变为纯粹的商业银行,继续归属财务部所有,毕竟这是财务部的钱袋子,谁要是敢拿财务银行,那就得和财务部直接开战了。</br></br> 而分管税收以及财务的参务大臣唐丰泽,人家还没死呢。</br></br> 围绕着邮政银行的设立以及后续的金融监管总局的设立们,还有财务银行的拆分,这些都是导致了在承顺十三年春天里,帝国的金融行业出现了一些动荡。</br></br> 不过这些动荡都不大,也都是属于可控的。</br></br> 而且在设立了金融监管总局后,大楚帝国的金融行业也是走上了快车道。</br></br> 金融监管总局颁发了一系列的金融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且开始施展他们的第一个大项目。</br></br> 承顺十三年二月十八日,首任金融监管总局局长王德华上书,正式奏请废两改元,并发行大楚帝国第一套官方纸币。</br></br> 废两改元,这是为了建立法定货币,规范货币的铸造、流通。</br></br> 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新的法定货币单位‘元’,将会采用银本位,法定一元可以兑换三十七克纯银,这也是以往面值一两银币的含银量。</br></br> 说白了就是为了避免麻烦,继续采用原有的货币规格,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br></br> 更重要的是开始发行官方的纸币!</br></br> 大楚帝国的纸币,之前只有各银行里的银票的,一开始还有民间里的银票流通,不过后来大楚帝国严厉打击私发银票,同时官方的各项资金进出上,都只承认财务银行的银票,因此在最近十年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