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名陆战队士兵,清一色,远超欧洲殖民者技术水平的火帽击发枪,先进青铜合金野战滑膛炮,更有可靠的圆盘金属引信,木托榴弹。 </br></br> 这些组合起来造就了大楚帝国的地面部队的战斗力,并横扫了东北非沿海地区,一路杀到了摩加迪沙,控制了这座在东北非沿海地区里最为重要的城市。 </br></br> 而战役过程其实和大楚帝国过去二十多年来的一系列征战没什么区别,基本都是大炮轰步兵冲,步兵冲完大炮轰来来回回就是这么一套东西。 </br></br> 但是别觉得这样的老套战术不管用楚军之所以一直用,就是因为它管用 </br></br> 楚军就是凭借着这么一套武器装备以及先进战术,在统一战争时期开始横扫前明,东掳,准格尔,俄罗斯,南洋诸国,欧洲殖民者的。 </br></br> 而这么一套简单老套的战术体系的细分战术,则是线列战术以及大量的野战炮兵集中使用战术,由此才带来了步炮协同。 </br></br> 其中的线列战术,或者是一些人戏称的排队枪毙战术,堪称楚军在过去二十多年来的典型特征。 </br></br> 哪怕是最近几年大楚帝国已经开始少量尝试装备使用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近卫军里甚至有一整个师都换装了前装线膛枪。 </br></br> 而现在国内本土已经开始少量生产并试验装备十八型后装线膛步枪。 </br></br> 但是楚军里的主力步兵依旧是前装滑膛枪二十一型二十三型前装滑膛击发枪,线列战术依旧是陆军里最为核心的野战战术。 </br></br> 野战火炮方面,楚军也是持续多年都在保持着绝对的领先优势,庞大的野战火炮数量就不说,火炮的性能上也是其他国家的火炮。 </br></br> 比如目前陆军的主力野战火炮还是铜合金为原料制造的前装滑膛炮。 </br></br> 但是用来铸造火炮的铜合金配方更加优秀,加工工艺更好,因此生产出来的铜制前装滑膛炮性能更优良,其中的115毫米野战炮,发射实心弹的时候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一千五百米,发射榴弹的时候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一千两百米。 </br></br> 这都让楚军的野战火炮获得了极大的战术优势。 </br></br> 火帽击发枪加上现代工艺生产出来的铜制火炮,这两样东西虽然都是前装滑膛武器,但是在性能上,远远超过了欧洲各国里自产的燧发枪,至于火绳枪就更别说了。 </br></br> 因此哪怕在东北非地区的一系列战役里,尽管当地的欧洲殖民者和楚军对抗的时候,其实也使用了燧发枪,采用了纯火枪手组成的线列战术,并效彷楚军搞火炮集中使用,步炮协同,但是依旧被楚军吊打。 </br></br> 为什么 </br></br> 因为楚军的枪炮性能远超他们,尤其是火炮。 </br></br> 如此体现到实战当中,就会出现楚军的115毫米野战炮,在一千五百米外开始用实心弹轰击欧洲殖民者的线列,在一千二百米距离左右用杀伤力极大的先进榴弹轰击欧洲殖民者的线列时。 </br></br> 欧洲殖民者的炮兵们却是无能为力甚至都做不到有效反击,因为他们的有效射程太短,也缺乏有效的榴弹火力。 </br></br> 如葡萄牙人使用的十二磅野战炮,因为铸造工艺,发射药性能问题,有效射程不过六七百米而已,并且他们也很少大规模使用榴弹。 </br></br> 不大规模使用榴弹,倒不是说搞不出来什么引信来,而是他们的基础水平太差,搞不出来合格的榴弹弹壳 </br></br> 楚军使用的金属圆盘引信,都已经用了二十几年了,很多欧洲殖民者甚至一些土着国家都能够通过一些渠道或多或少获得一些榴弹的样品,然后进行彷制哪怕是加工能力不怎么样,搞不出来合格又成本可控的金属圆盘引信,但是木制引信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br></br> 因此引信以及木制弹托其实都不限制欧洲国家大规模使用榴弹的问题。 </br></br> 真正限制他们无法大规模使用榴弹的问题在于他们的基础冶金水平太差,很难大规模的,廉价的生产出合格堪用榴弹弹壳 </br></br> 这是因为榴弹发射的时候,是需要承受极大的膛压的,同时榴弹是空心的,内部需要装足够多的炸药,而这年头用的都是黑火药,想要保证炮弹的威力,装的黑火药可不能太少。 </br></br> 这意味着,弹壳不能太厚,而弹壳不能太厚的话,又需要承受极大的膛压,这就对材料要求非常高了,更别说如果想要榴弹爆炸后形成大量的破片,而不是只靠的冲击破以及那炸成两半的弹壳商人,就需要采取弹壳预制破片。 </br></br> 这些要求结合起来,就导致了普通生铁很难搞得定。 </br></br> 楚军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br></br> 很简单,楚军的榴弹弹壳直接用钢材生产的。 </br></br> 你说土着也用钢材生产,哪怕只是低碳钢这材料的来源也不好解决,只能手工锻打的方式来获得原料,这价格可贵了去。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