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辽东又是丰收的一年。
小冰河期肯定有影响,但是现在尚处于早期的萌发阶段,东北未经开发,地力十足,故而四岁大熟。即便到了以后有影响,造成土地减产,辽东这里也是可以自给自足的。山下有地,山中有兽,河内有鱼,草原有马牛羊,家中养鸡鸭鹅豕,大方向上互相调配补益,生活还是很安逸的。
在辽东军民齐心协力秋收之后,王大将军开始调兵遣将,剑指中原。
原驻扎平郭的英武卫移防房县,守辽东腹地,保徒河、昌黎等地。兴武卫北上长春,压制高句丽、扶余。熊武卫驻防清平(赤峰克什克腾旗),振武卫驻草原。
至于早已经南下临渝的宣武卫,则是由黄忠统领,本着的就是距离近,方便老小子回来看儿子。
原驻防长春,周仓统领的威武卫,过清平,入草原,奔袭九百里下广宁(张家口)。原驻阜新的广武卫同样入草原,由太史慈统领,先同周仓一起克定广宁,而后两方继续合兵,占居庸。
毫无疑问,居庸是个好地方,要不然也不可能在这修长城。北面死谷,南面则是一马平川。不过现在虽然也有长城,但是远没有明代时候那么雄伟。简单概括来说就是,有防守,但不多。北面是依附的鲜卑,南面则是汉地,现在又是刘虞领幽州,老小子跟鲜卑的关系处的比较和睦。
所以居庸这个重要关隘,只是有些寻常的必要守备罢了,没有太多人。而且早在三个月之前,王言派宣武卫南下临渝,就已经给刘虞搞的神经紧张了,直接调了两万大军,顶在宣武卫前边呢,所以这个时候刘虞的目光是没有功夫关注后边的,就算关注到了,他也没有余力在短期之内集结部队。
甚至这两万兵马,还有公孙的一部分。虽然名义上公孙瓒是刘虞的手下,但公孙瓒现在是蓟侯,还拜了奋武将军,幽州兵马实际上是被公孙瓒掌控的。刘虞治政宽松,广抚流民,想削减兵力,遭到了公孙瓒的反对,俩人由此开始不对付。
现在合力派兵抵挡宣武卫,是都知道王大将军兵强马壮,狼子野心,而且公孙瓒还记着当年令支城下羞辱之恨,他可不会让王言好过。
就这种选手,王大将军可以肯定的说,他没了……
而居庸北边的鲜卑部队,都被廖化调理过,兵力缺损的厉害,就算重新组成了战斗编制,战斗力也不强大,基本没什么阻力。
而就算在居庸遭遇了顽强抵抗,短期无能攻下,王言也有变招。那就是不管幽州,直接分兵袭取平城(大同),如此既可图并州,又可绕路河北之地,从后边打穿幽州,与宣武卫成东西夹击之势。
他现在的兵力调动,是为了图幽、并二州,而不是为了现在占领。否则他都不用动脑子,明时皇太极是如何打入京畿之地围困京师的,他把那个路线搬过来一用,虽然千多年的时光有些地质变动,但大体都还是没问题的,如此一战就能打下幽州。
不过虽然辽东四岁大熟,但是还不足以支撑整个幽州之地的发展。所以目前的部署,在于遏制咽喉,把钉子狠狠的楔进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如此掌控着要地,慢慢的收拢百姓,组织生产,刘虞、公孙瓒不攻自破,轻取幽州。
也不用什么高深的兵法,靠着强大的底蕴缓缓横推,运筹帷幄全在民生……
至于说他兵力大调动,内部空虚,刘虞趁机出兵,翻越山区绕道辽西走廊,或是至柳城直取徒河腹地,这种可能有,但是可能性不很大,因为刘虞没有那种决断力,而公孙瓒也不敢贸然动兵。
一来他们对辽东内的兵力布置,并不是那么熟悉。虽然有商队往来,也会透露一些消息,但商队也不是可以随便走的,他们有固定的地点,路线。如果越界,没有理由,直接扣住劳役。二来现在洛阳斗争激烈,各部都在观望之中。公孙瓒确实算能打,但也是野心勃勃之辈。王言之前的表现又勇猛,必然不敢妄动。
最关键的一点,即便王言判断失误,他们出兵翻山来攻。王大将军不是死人,他守家呢。而且手里也不是没有兵,若是需要,徒河顷刻就能组织五千兵马。再过几天,就能拉出来两三万,故尔不惧也……
周仓与太史慈的大军合兵一处,没有民兵辅助,惧是自带武备干粮急行军,大军迤逦十里,大步疾行。前方游骑前探三十里,看到的想要报信的人全都弄死。廖化率领六千骁骑营,同步在向南运动。骑兵机动性强,他们的任务是随着大将军一同前进,尽量控制住消息。
虽然这时候洛阳乱糟糟,没有人有那个闲心关注辽东反贼,但是他们的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最快速的掌控广宁、居庸。扼住居庸要地,拿捏幽州咽喉,并借着广宁打通草原同辽东的这一条长达千里之遥的补给线,与草原上的驻扎部队呼应。同时保留进攻并州的机会,威慑并州,又不至于孤军深入,断绝补给。
这是王大将军东西两线发展的战略指示。
草原上渺无人烟,但走上几里,总能看到鲜卑牧民在草原上做着冬储的活。看到拉长了一条线,烟尘迭起的军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