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五。
江夏,楚王府,承运殿。
“学生参见大帅!”
赵德友虽然穿着一身仿明样式的文官袍服,却像在军中一样对刘升行军礼,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刘升知道,赵德友这是在表示不忘部队军政员出身。
他也回了个军礼,随即笑道:“朋诚(赵德友字)既然做了行政官员,就不必再行军礼了。”
“是。”赵德友先笑着答应了,随即解释道:“学生虽做了行政官,可最怀念的还是当年跟在大帅身边听课学习的日子。”
“怎么,如今的日子难道就不好吗?”
“如今虽然忙碌,却格外充实,每日都能看到崋部在发展壮大,自然也是好的。”
刘升已经安排好湖北、湖南这边的主要军政事务,准备回确山。
但湖北、湖南毕竟才打下来没几个月,刘升肯定要找一個够分量的心腹来坐镇,才能安心离开。
赵德友作为军政班一期学员中的第一名,又是崋部第一个转任行政官的军政员,此前任义阳知府兼湖广左布政使,无疑是坐镇武昌府的首选。
于是,刘升让赵德友转任武昌知府,依旧兼任湖北左布政使。
义阳知府则由通判高斗垣接任。
义阳府通判之职则由季象乾接任——此君在息县投效崋部,历任息县县丞、息县知县、信阳同知,政绩卓著。
目前湖北八府,除武昌知府外,襄阳知府柳玉树(原第十五旅军政员)、黄州知府成诵(兼湖北左参议,原第一师军政员),也是军政员出身,足以保证湖北之稳固。
···
次日,刘升渡过长江,走黄州、过义阳三关回往确山。
随行的除了新组建的侍卫团外,便是一个团的骁骑卫。
至于亲卫军其他部分,为了避免拖慢速度、增加行军消耗,都被刘升留在了江夏,也算是震慑湖北的军事力量之一。
在李定国抽到少数亲卫军作为骨干组建第五师后,亲卫军旅团级将领也有所变动。
虎贲卫旅长王心武、旅副李牛,军政员吴元晟(军政班三期)。
胜捷卫旅团级将官基本没有变化。
骁骑卫变化最大——旅长李荣光、旅副王三甲、军政员步峥(二期)。
三个团长依次为高文贵、靳统武、闫鹏飞。
前两位都是李定国投崋时的亲随队长,后一位却是杨魁五发掘的骁将,移民出身,是根正苗红的崋部嫡系。
刘升离开这段时间,亲卫军将以黄杰为主将,李牛、李荣光为副将,马世敏参赞军事。
马世敏不在,刘升身边却还是有位文士随行,却是章旷。
这位大明知州在考虑期限的最后一日竟然想通了,希望去义阳、汝宁看看,再决定是否归降崋部。
刘升对待有才之人还是比较宽容的,答应了此事,遂带着章旷一起北归。
一行人全部骑马,等第三日便过了武阳关,到了义阳府信阳县境内。
走了几十里地,章旷便发现这边明显比刚经过的德安府人烟多了不少。
德安府虽然已经归入崋部治下,但毕竟才两个月左右,因天灾兵祸影响,路上有不少荒废的村寨,田地也有不少荒芜的。
可到了义阳府境内,章旷便没瞧见一个废村,田地抛荒也极少——看着稍好些的田地里,都长着一层翠绿可喜的麦苗。
部队到了信阳城外扎营后,章旷在刘升帐内一起吃饭,忍不住感慨道:“信阳麦子长得不错,只需下两场大雪,明年定能丰收。”
刘升叹道,“这天干冷干冷的,什么时候下雪可说不准。”
说起天灾,章旷也十分无语,感慨道:“今年不仅河南又大旱,南北直隶、山东、湖广乃至浙江,也有许多地方出现旱灾,之后又是蝗灾、瘟疫。
听说就连苏州太湖边的吴江县都干旱数月,飞蝗蔽日,米价最高时涨到了四两每石。”
太湖周边属于鱼米之乡,虽然因种桑养蚕占了些农田,但正常年景是不缺粮食的,甚至有江南粮仓之称。
即便如此,都出现饥荒,可见灾害之重。
刘升道:“去年天灾可以用‘重’字形容,今年天灾便可以用‘广’字形容,百姓都不好过。
但如果不是大明吏治腐败,官府无能,地方多有劣绅恶霸趁机欺压百姓,这天灾也并非没法扛过去——众志成城,人定胜天!”
众志成城,人定胜天?
章旷一时沉默,却是被刘升这坚定的八个字给触动了。
回过神来,章旷想起大明朝廷的处境,却又不禁感慨道:“大明别说管地方了,如今朝廷怕是都支撑不住了。”
却是刘升在北归的当天早上,又收到一份汝阳转发来的电报。
十二月初二闯军终于攻破了兖州府城滋阳。
漕运总督张国维突围出城,被闯军追击,一直败逃到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