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九年,二月十三。
施琅亲自率领旗舰及一艘护卫舰,扮演海外汉人商贾,来到了日本最南端的鹿儿岛。
军政员王守哲、参谋郑遵谦以及翻译李仙根、程明浩亦随行。
说起来,施琅一行人是从过完年后没几日便南下的,花了三十几天的时间才赶到这里。
之所以不选择日本靠北边的城池,也是迫于无赖。
根据他们所打听到的消息,眼下的日本,惟有最南边大名岛津氏领地内出现从神洲大陆来商贾的几率比较高,甚至可能有大陆商贾常驻。
至于更南边的地方,神州的商人并不愿意过来,日本这边也不太愿意他们进来经商。
用后世的话来说,如今日本正儿八经的通商口岸只在鹿儿岛。
此时的鹿儿岛港口虽算是日本大港,可在施琅等人眼中,简直和大崋某些临海县、镇的渔港差不多。
放眼望去,港口拢共就停泊着几百艘船只。
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小渔船,貌似战船的只有二三十艘。
施琅占在码头上,用望远镜一番扫量,瞧见三艘船只上挂着“楚”字大旗,以及一面“汪氏商行”竖长旗帜的大海船,顿时惊喜地叫起来,“郑参谋,你来瞧一瞧,那几艘海船有没有可能是神州过来?”
郑遵谦闻言赶来,接过望远镜,向施琅所指方向一看,便瞧见了三艘两千料左右的海船。
郑遵谦是浙江人,见过不少民间海船。
一番打量,发现这三艘船确实很像是神州的民间海船。
再加上旗帜为证,他便点头道:“还真有可能是,看来我们运气不错。”
须知,即便鹿儿岛是日本如今的“通商口岸”,却也未必时时都有神州商人在。
若是他们来时碰不到人,就得等到神州商船过来,那便不知要等多久去了。
这样无疑会耽搁他们完成刘升交代的任务。
如今既然有神州来的商船,不出意外,他们应该很快就能打听到神州那边更多、更详细的信息。
当施琅等人再眺望鹿儿岛海港时,港口的渔民、武士等人也发现了他们所乘的大船。
一时之间,港口竟然乱了起来,更有震天的铜锣声响起。
却是因为鹿儿岛好些年没见到超过三千料的大海船了。
更别说,海龙卫的船都属于战舰,哪怕是用于探索海洋的特制舰船,也与此时的民间商船有颇多不同。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差异,这两艘船用的都是远洋航行软帆,而非当下中式帆船流行的硬帆。
至于其他不同的地方,就更多了。
港口人群震惊、害怕之下乱起来,在所难免。
汪远洋带着一众随从才出了清水城,便遇见如此情景,不禁奇怪。
很快他就注意到了驶向港口的两艘大海船,同样满脸的惊讶。
在他的认知中,他们汪氏商行跑朝鲜、日本的海船已经是东洋范围内难得的大海船了,不曾想今日竟在倭国瞧见了一艘更大的海船。
至于旁边那艘较小的海船护卫舰,虽然与汪氏商行的海船差不多大小,可那海船一侧十几个炮门,却在说明,其拥有的火炮要比他们的商船多得多。
最后,他才注意到两艘海船上的“崋”字大旗。
不禁暗自思忖:崋?这是国内南边哪家的海船?还是海外的汉家遗民?
又或者是一伙强大的海盗?
出于谨慎考虑,汪远洋当即吩咐一名随从:“速去船上传信,让他们做好准备,若来的这两艘大海船是海盗,便协助岛津氏御寇!”
()
“是!”
随从应声往汪氏商船停泊的码头跑去。
他们汪氏商行作为东洋地区的第一大海商,商船自然不会没有武备。
他们每艘船上都有八至十门火炮,更有百名火枪手,以及精锐跳荡手数十,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不然也难以在海盗猖獗的东洋地区行商。
同时,岛津氏在港口的军队经过最初的慌乱后,也有条不紊地准备起来···
旗舰探海号上。
施琅用望远镜注意到汪氏商船上打开的炮门,以及港口几个炮台上的动静,不禁微微眯眼,问一旁的几人。
“李翻译、程翻译,你们对倭国了解较多,他们这劳什子南北朝时便有大炮了吗?”
李仙根、程明浩听了都露出讶然之色。
“火炮?”李仙根皱眉,“倭国的南北朝时期,按理讲就跟我们那边的元朝时差不多吧?怎么会有大炮?”
程明浩也道,“倭国此时确实不该有火炮。”
施琅将望远镜递过去,“你们自己看。”
李仙根、程明浩先后用望远镜看了看,都沉默了。
一旁的王守哲道:“看来这边不仅多了个大楚,武器装备也比我们那边同时期更强了。”
郑遵谦则提醒道,“既然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