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军用车辆想要使用这些专利比较简单,大部分企业一般不会设限,只要给足专利授权费,并限定产量用途就行了。
但是民用市场上……其他汽车公司想要顺利使用这些专利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目前这五家汽车公司正在进行一场规模比较大的专利交叉授权谈判,如果成功的话,那么北美汽车公司有可能提前两三年就自行量产汽油发动机,而四大汽车公司也将会获得一些自己急需的专利技术授权。
这也意味着,一切顺利的话,北美汽车公司也有希望在年内把航空发动机投入商业应用……至于说前期的各种研发工作,那早就完成了,人家北美汽车公司旗下的北美飞机公司,早就制造了一大堆的航空发动机用于自家飞机的各种飞行试验了,只是受限于专利没办法用于商业应用而已。
没有专利授权的情况下,你自己搞来用于科研是没问题的,但是无法用于商业用途。
也正是这一条规则,北美汽车公司才能够在过去多年里没能获得内燃机专利授权的情况下,依旧稳步研发自己的汽油发动机,并在这个基础上搞出来一大堆属于自己的技术……
不过,也只能局限于研究而已。
想要大规模量产并用于商业应用,这专利授权问题是必须解决的……要不然就只能老老实实再等两三年。
这,其实也就是北美汽车公司,他们虽然无法解决其中几种核心专利问题,但是却能逐步解决了其他技术问题,寻找到了绕过别家专利,建立自家专利。
而对于其他第三方汽车厂商,或者是有心进军汽油发动机行业的其他企业而言……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他们受到的专利限制可不是一条两条,而是数十数百条……哪怕是两三年后的多条核心专利陆续到期,他们大概率也造不出来堪用的汽油发动机,因为还有其他一大堆专利卡着他们呢。
这就是北美汽车公司和其他第三方汽车厂商以及其他进军汽车或发动机行业的企业的区别……今天的北美汽车公司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第三方汽车厂商,而是一个拥有了众多核心技术,初步构筑了汽车行业专利池的汽车企业。
对于这样的北美汽车公司而言,崛起已经成为了必然,哪怕是强行拖他们两三年效果也不大……甚至可以说,人家就算现在停产,白白养着工人和机械设备两三年都无伤大雅……他们有充足的现金流维持下去,而且还能继续保持庞大的研发投入。
等到两三年后再进行大规模量产,直接重回市场。
只不过这样,伤人伤己而已。
你能卡人家北美汽车公司的脖子,人家北美汽车公司也能卡你的脖子……比如唐山汽车公司旗下,准备推向市场的全新一代的‘一五卡车’,唐山轿车地盘改进而来的轻型卡车,皮卡型号,都准备使用多种北美汽车公司的专利……一旦专利互换谈判不成功,这些新型车辆也无法顺利推向市场,只能用继续老旧落后设计。
类似的情况,其实在五大汽车公司里都存在……汽车这种大型工业产品,其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太多太多了,五大汽车公司里任何一家都不能把控所有的专利,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各自也都捏着一些能卡住别人脖子的专利武器。
你不给我,我也不给你,然后大家一起苦哈哈的慢慢熬呗,而这对于正在迅速发展,每年增速至少几十个百分点的汽车市场而言,这简直就是无法接受的。
避免相互拆台子的大范围专利竞争,在有限度竞争下一起培育,做大市场……这是目前五大汽车公司的共识。
在市场处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大家都有充分的蛋糕可以吃……现在怕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你自己的产量不够,成本控制不下来……
产量不够,竞争对手都死光了,你也卖不出去太多车辆。
成本控制不下来,竞争对手都死光了,高价车辆也卖不出太多。
扩大产量,降低成本,继而降低汽车售价,扩大市场容量,最后形成所有汽车公司度梦寐以求的所谓‘汽车社会’。
所以,五大汽车公司之间虽然竞争也很激烈,但是也维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里,至少不会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就放弃自己的增速。
因此五大汽车公司才能坐在一起就专利互换问题进行谈判,而这一场谈判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如今也持续半年了,不过具体什么时候出结果,出什么结果还得再看。
毕竟这可不是两家公司谈判,而是五家公司一起谈判,每一家公司都有着自己的诉求,想要平衡五大汽车公司各自的利益诉求,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为此,就连推动这事发展的工商部新型产业司,工业部内燃机司,军务院下属机械化发展局这三个机构的军政官员都感到很头痛。
但是也没办法,只能是作为中间人不断的牵线搭桥,说服五大汽车公司逐步放弃一些条件,尽可能的达成一致。
大楚帝国高层,是为了推动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促成的这一次五大汽车的专利交换谈判……不过却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