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匠作营人数将增加到2500多人。
此外,因为如今华部有不少俘虏,所以刘升正式设立俘虏营。
并且一口气设了三个,分别是俘兵营、男俘营、女俘营。
顾名思义,俘兵营中是之前俘虏的明军及乡勇,除去重伤不治的,如今有1498人。
男俘营、女俘营则是攻破那些劣绅恶霸家宅后,得到的俘虏。
人数都不算多,男俘营目前大概有五百多人,女俘营大概有两百多人。
三个俘虏营并不在一起。
俘兵营将安排在华左营西边,男俘营将安排在河边营西边,女俘营则安排在华初营南部边缘。
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某个俘虏营出了变故,殃及另两个俘虏营···
除了新移民的安置工作,四大营、四小营的人员分配,刘升还向几人了解了下过去十天各个坊、场、窑的工作成果。
如今,北美这边有木工坊三座、砖窑五座、陶窑两座、瓷窑一座。
此外还有硝田一百亩,制皮厂一座、纸坊一座、制衣厂两座。
所谓的制衣厂,其实就是一些裁缝,带着一群帮工的妇女,在一座大棚子里按管事要求裁布制衣。
厂里唯一称得上是工业设备的,便是刘升穿越前囤的两台脚踏式缝纫机。
正好一个厂一台,交给各厂中最灵巧的裁缝使用。
刘升知道,他囤的后世工具、设备太少,难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华部生产力。
所以大部分工具、设备他都没拿出来,准备等以后有了一定工业制造能力了,尽量仿制这些后世的工具、设备。
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这些后世工具、设备的价值。
···
政事堂这场会议开完,已经下午四点多。
柳大川等人离开后。
刘升便笑问:“听过刚才这场会议,李夫子可有什么指教?”
李长文道:“义军到底才起步,人才匮乏。不过,这几位总管虽大多起于草莽,做事却都干练得很。”
刘升有心考较,又问:“移民安置之事呢?”
李长文沉吟了会儿,道:“这般将百姓集中驱使,有弊有利。近期来看,能集中人手做大事、做快事;长远来看,怕是会出现不少弊端。”
“哈哈哈,”刘升颇为开心地笑起来,“我们义军就缺李夫子这样眼光独到,能总览内政的人呐。
便请李夫子暂且屈任政事堂参赞,协助我处理华部民政事务,如何?”
李长文当即起身,再次向刘升长揖,肃声道:“李长文领命。”
刘升当即下来,将李长文扶起,笑着道:“李夫子不必如此拘礼···趁着离太阳下山还有段时间,不如我们去看看两大营开垦的田地。”
“属下也正有此意。”
走出政事堂,刘升听见营地边缘处有些热闹,便带着李长文过去看。
却是毛诚国和几十名探险队员带着一些猎物回来,其中赫然有一头黑熊。
“原来是猎到了黑熊,难怪民众如此欢呼。”
之前为了带兵抵御官兵以及攻打县城,刘升从渔猎团抽掉了500人,在北美这边只留下两个捕鱼队(共100人)。
所以,陆地狩猎的事便由探险队包了。
也不知毛诚国等人去了哪里,今日竟猎获颇丰。
李长文看了不禁笑着赞道:“这里确实是个福地,不仅土地肥沃,野物也颇丰啊。”
“那是。”
接着,刘升便带着李长文来到了田间地头。
两大营地种植最多的是大豆。
这种作物生长周期只需三个月左右,华初营最早种植是在五月份,如今都已经收获了。
但更多是在六、七月份种植的,如今正好成熟,大队长、队长们正带着百姓在收获。
一般都是连根撅起,拍干净根系的泥土捆扎,挑回去放到晒场上,像打稻谷一样,把豆子打出来。
个人慢慢剥豆子也可以,但太慢了。
除得到豆子,豆枝、豆壳还可当柴烧。
李长文是真正躬耕陇亩的读书人,见大豆收获不错,便跟田里的农夫一样,满脸笑容。
等看到一百多亩红薯地时,李长文却迷糊了。
“首领,这里中的是何物?”
“红薯,在大明那边也称作甘薯。”
“红薯?甘薯?”
李长文显然没听过——徐光启虽然写了《甘薯疏》,可知道的人并不多。
刘升没多说,而是对跟着过来何贵友道:“何叔,这些红薯应该离收获不远了,挖点出来让我们瞧瞧。”
“好咧!”
何贵友答应着,声音听着就高兴、有劲儿,再也不想之前那样忧虑,八成是对红薯产量已有所了解。
只见他拿着出锄头,小心地挖开了一陇地头,将一从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