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觉得,大家都投了有罪,如果我也投有罪,那么我们可以不经过讨论迅速地达成有效决议,可是要知道我们的决议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我们错了呢?”陈伟杰想了想说道。
李易也不由地点了点头。
事实上,这也正是为什么这部电影会那么精彩的精髓所在。
被告到底是不是无辜的?
这一点,并没有答案,或者说,在这个制度之下,陪审团的成员,不需要真相,或者说,他们也无法找到真正的真相。
毕竟,知道真相的人只有当事人。
而证据摆在那里,最初的时候,哪怕是8号陪审员,他也并不是说就真的觉得那个男孩无罪,只不过,他作为一名建筑师,本身他的职业,就让他对一件事情,天然地带上了比较严谨的态度。
作为建筑师,他平时的工作,也必须严谨,否则的话,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大问题。
当然,或许不完全是这个,还有一点那就是,不经过讨论就定罪,无疑是不负责任的,虽然他们就算那么做了,也无可厚非,毕竟,这就是程序。
但是如果可以讨论一下呢?
“我觉得,我或许也希望自己能够被其他人说服!”陈伟杰又补充道。
“那你觉得,他是否是想着说服其他人?”李易又问道。
“我想是有的,否则的话,他不会拿出那把和证据当中的凶器一样的摺叠刀出来,显然,他对这个案子是有过分析的!”
“在我看来,他应该是觉得,男孩不是无辜的,可是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说,那些证据却又不够完美.”
这个时候,那位设定为和儿子有很大的矛盾的陪审员演员开口道:“我其实有一点不太能理解,首先,既然我也有儿子,哪怕我不喜欢他,和他有矛盾,看不惯他一直以来的行为,但是那毕竟是我儿子啊,而且那个孩子和我儿子年龄相差并不大,那么我难道心里对儿子只剩下了不满?没有半点的”
其实这一点上,国内和国外,是有很大的区别所在的。
在国内,一个父亲,哪怕对儿子有再大的不满,当然这里指的是一般情况下,同样的也是虎毒不食子。
所以,3号演员的问题,李易是能理解的。
“首先,正因为他有儿子,而且和儿子的矛盾非常大,当然,虎毒不食子,这一点没毛病,可是那个被告不是他的儿子,只不过是同龄而已,其次,他坚决地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做错事也一样需要受到应有的惩罚,正因为,他的儿子做的一些事情,他很不满,可是他又无法真正的惩罚自己的儿子,所以,仇恨转移了。”李易解释道。
其实《十二怒汉》的整个剧情的进展的过程,在于,8号陪审员,如何一条一条地对那些证据提出合理的质疑,并且通过这些合理的质疑,来达成说服这些陪审员的目的。
而李易拍摄这部电影的计划表上,计划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
他计划分成,几个大场,也就是每次投票结果改变的节点。
第一场戏,毋庸置疑,就是十二位陪审员们第一次投票前后。
第二场戏,8号陪审员开始提出自己的合理怀疑,从一个戏剧性场景开始。首先案件的最直接的证据,杀人凶器,这也可以说是谋杀案之中的强有力的证据。
男孩买了折叠刀,刀很独特、很少见,店里仅此一把。男孩称回家时刀弄丢了,同样的刀又杀了他父亲。难道这是巧合吗?之后8号从兜里掏出一把刀,插在桌子上,两把刀一模一样,众人惊诧不已。
而这个惊诧,其实并不是说,八号提出的这个怀疑就一定是成立的,不是说,那把凶器就不是被告的,只是说,这个证据并不完美,它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
但是按照疑罪从无的法律核心来说,那么这个证据就相当于被推翻了。
无罪推定加合理怀疑,评议有了微妙的变化。于是第一个陪审员9号陪审员,他成为了第一个改变主意,投出无罪的一票的陪审员,这个时候,投票的比例就变成了10:2。
8号陪审员,成功的GET到了一票。
李易他们这边的剧本围读,肯定要梳理剧情,因为虽然可以让演员们自由发挥,但是却不可能脱离掌控。
所以,大概的流程必须是按照李易的要求走,也就是按照剧本的大纲来走的。
于是接下来的一场戏,有人犹豫,有人愤怒。激烈的争吵,然后自然而然地开始触及其他的关键性证据.住在楼下的老人,听到男孩大叫“我要杀了伱”,一秒后听到有人摔倒的声音。老人跑到门口,看到那男孩夺门而出。街对面的女人从窗户往外看时,看见男孩举刀杀人。当时有车经过,她透过车窗,目击了案发的经过。将两人的证词结合起来,疑点就出现了。电车经过窗前时,发出轰隆隆的噪音,老人能听到楼上的声音吗?他能听出那男孩的声音吗?合理怀疑,这个合理的怀疑让众人内心有了变化!于是又有两人改变立场,这个时候投票的比例又一次变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