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的兵部衙门与礼、吏、户、工四部衙门都在皇城外东南边不远处。
至于刑部衙门却是因刑部大牢等配套设置,与大理寺、都察院等具备审讯系统的部门,一起坐落在皇城(外)北边的钟山与后湖(玄武湖)之间。
刘升带着众人到五部衙门看了看,发现里面一个官吏都没有,只有长江水师的将士在各部衙门外面看守。
于是将王铎、侯恂叫了过来,问:“这五部衙门中的官吏呢?”
王铎一时不知如何说。
倒是旁边侯恂反应快些,答道:“回大王,听闻左梦庚离京,外面起了兵乱,官吏们担心家小,都回家去了。”
刘升知道,那些官吏怕的不止是乱兵,主要还是他们这些“崋贼”。
不过,他若想尽快掌控南直隶诸府乃至江南诸省,总是要从原大明官吏中挑选些可用之才的。
或许这些人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甚至暗中贪腐弄权等,但毕竟熟悉各项政务,总比他猛然派一些完全没经验的新手强。
在过渡时期,他所需要做的,除了从这些人中选拔可用之才,便是严加督查。
发现有问题的官吏,抄家砍头就是了。
既能平民怨,又能获取钱财,一举两得。
等崋部确实掌控了诸府县,在南直隶及江南其他省份建立起崋部的行政体系,培养出自己的官员,再把那些不堪用的大明官吏换掉便是。
想到这里,刘升又问:“南京六部尚书如今有几个?”
侯恂道:“目前只有三位,吏部兼户部尚书张慎言、礼部兼兵部尚书王铎,还有便是工部尚书何应瑞。”
“张慎言、何应瑞呢?”
一旁刘长河抱拳道:“启禀大王,张慎言跳莫愁湖被救,后被我军俘虏,不降,目前关押在大校场的军营中。一同被关押的还有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
侯恂则道:“何应瑞听闻义军进城,便挂印回家去了。”
刘升听完微微点头,带众人回往兵部衙门。
心里则在思考着对侯恂、王铎等降臣的安排。
他之所以对侯恂没好感,主要因为另外两人。一是左良玉,二是侯方域。
左良玉就不说了,崇祯中后期军阀一個,历史上明军数次围剿流寇,都因为左良玉逃跑或见死不救而大败。
至于侯方域,刘升主要是记得此人似乎后来曾为清军出谋划策,献上了火烧榆园林木、引黄河之水淹榆园地道的毒计,协助清军围剿榆园义军,致使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不过,此事最早出自清末官员赵尔巽撰写的《清史稿》。
因此也有种说法,是赵尔巽觉得张存仁这位清初大将罪孽太重,担心有损清朝形象,便让侯方域背黑锅。
侯方域之事,能捶实的是曾参加顺治八年乡试,写了《勤于读书》、《开经筵》等五道策论。
但侯方域在类似自传的《壮悔堂文集》中说,是因当时的清河南巡抚以家人逼迫,不得不参加清庭组织的河南乡试。
他故意只做了半卷,哪曾想还是中了乡试副榜(正榜补充,以示对读书人的激励,不算中举)。
所以,侯方域仕清之事也是真假难辨。
关于侯恂本人,刘升只通过一些网络小说,记得左良玉是其书童出身,有可能给侯恂暖过床。
但网络小说上的内容有几分真实,值得商榷。
眼下侯恂降了崋,又态度积极,刘升虽感情上不喜,但还准备了解、试用。
在兵部衙门大堂坐下后,刘升便问侯恂,“听说左良玉曾做过阁下书童?”
侯恂微微愕然,随即神色尴尬,他明白,刘升多半是听说了某些关于他和左良玉的流言蜚语。
当即解释道:“并非书童——左良玉天启年间便至辽东从军,官至辽东车右营都司,崇祯元年因宁远兵变丢官,被贬为小卒。
在下崇祯二年巡边,因军中遭遇火灾,火药爆炸而受伤。当时左良玉在帐前为杂役伺候,在下觉得其为人机灵,身手不凡,便帮他复官,算是有恩于他。”
侯恂、左良玉崇祯二年才认识?
刘升听了略感意外。
若侯恂所说是真的,那两人间确实不可能有桃色——因为崇祯二年左良玉都三十岁了,又从军数年,多半成了糙汉子,侯恂就算有龙阳之好,也不可能那么重口味。
当然,若是侯恂撒了谎,两人早年就认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刘升并没有深挖此事的想法,只是想找个由头给侯恂安排试用任务。
他道:“据我军侦骑汇报,左良玉逃出大胜关后,便向东南而去。如今左梦庚也带领一万多兵马逃出了南京城。
左良玉若是汇合了左梦庚,我军在东南一带的部署未必能拦得住他们。
若让左良玉率领残部进入浙江,对于我军后续攻略南方诸省的计划怕是多有阻碍。
侯督师可愿为我军使者,待侦骑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