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多尔衮既然正式言明,就说明将来怕是真要走上举国逃亡之路了。
虽然这条路想想就很艰难,但到底比送死和投降多出了两分希望。
于是众议政大臣便收拾心情,再次议论起来。
“若真要逃亡,我觉得还是去日本比较好。如今我大清与日本隔海相望,又建造有十几艘大海船。”
“只要能拖住崋军一年半载,便能运送很多族人到日本。”
有人反对道,“日本可不是无主之地,国力也比朝鲜雄厚,我们去了那边怕是不能立足啊。”
“况且,若崋国真的要对我们赶尽杀绝,焉知他们不会追到日本去?”
“依我看,倒不如绕道漠北,到西边去——听说那边小国林立,正适合我大清重新立国。”
又一位大臣冷笑,“西边确实好,却离我们有万里之遥,北边又寒冷荒芜,我们能带去多少族人?”
“族人少了,我们去了那边拿头立国吗?怕不是会被瓦剌等大族吞并!”
“···”
过了一会儿,议政大臣们便分成了两个阵营。
支持渡海去日本的有,支持北上绕道漠北去西边的也有。
而且两边人数偏偏相差不大。
这让多尔衮、豪格等一阵皱眉。
他们之所以把这件大事拿到议政王大臣会议上来讨论,就是因为他们几人几次讨论无果,希望通过会议,看支持哪边的多一些。
如今支持两种选择的一样多,这会不是白开了吗?
就这样,一场关乎清国生死存亡的大会,在大臣们的争吵中不了了之。
下朝之后,多尔衮回到了睿王府。
在书房一阵思考之后,他道:“去将洪承畴叫来。”
“喳。”
不多时,洪承畴便到了,很熟练地打了个千。
“奴才叩见王爷。”
“起来吧。”
“谢王爷。”
如今多尔衮已经将洪承畴当成了心腹奴才,便不拐弯抹角,直言道:“今日议政王大臣会议上支持渡海和北上的人一样多,没个结果,你说说该怎么办?”
洪承畴犹豫了下,想到自己如今和清国生死绑定,便一咬牙道:“若大清真的挡不住崋军,到了要举国()
逃亡的地步,倒不如分家。”
“分家?”多尔衮眉头皱得更紧了,“此话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