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就要拖家带口的来了。
福康安的戈什哈,
把此人当成了一个疯子。
“让知府衙门,派个人去把李郁叫来。”
急匆匆赶到府城,找黄文运打听。
对朝廷毫无敬畏,唯利是图。
“好,老夫就直言不讳了。”
李郁端起茶碗,拨开茶叶,喝了一口:
“范族长,此处没有外人。有什么话尽管讲,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哪怕是难听的话,我也接着。”
皇上南巡的疏浚工程,还有满城所需的砖瓦,都是维格堂承揽的。
造反,就造呗。
“好,好。老夫无话可问了。”
福康安批示,
“抓起来,治病审问两不误。”
你还别以势压人,
保不齐,里面就有一位大爷,是自家拐了几道弯的亲戚。
李郁可以理解这种做法,因为人,一定是p股决定脑袋。
抓人容易,放人难。
城西,
啊!
……
屋内温暖如春,没有一点烟气。
“范族长辛苦了,咱们到书房聊吧。”
一半归知府衙门,充商税。
最终,
他把碎片信息拼凑到一起,就得出了一个骇人的结论。
冒着风雪,先乘马车,后换雪橇。
“下官要拦截吗?”
如今风云际会,那是何等的精明能干。
分别询问了关于李郁的事。
苦力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团结,
甚至成群结队的,坐到了城门口。
他们一定会权衡,再权衡,反复纸面推演,两边下注。
知府衙门装模作样的来人,得知了李郁伤寒,卧病。
“你且宽心,我和朱大人都为你说话了。抚台大人不至于相信那个傻子的话。”
所以,干脆告诉他了。
更没打架闹事,就这么安静的坐着晒太阳,似乎没违反《大清律》吧?
什么要从理智第三方,客观角度评价,不存在的。
以他的年龄,折腾这么一趟确实够呛的。
史书留名的所有英雄,都是无数随机复杂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少了任何一项因素,他都不是你在史书上看到的形象。
……
他的态度,很令人满意。
李郁设计的地龙,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了。
“你有多少兵?”
若早生100多年,很可能也会大不一样。
北方就不一样了,不供暖,真的会死人。
“然后呢?”
“当今皇上在位40年,驭臣有方,手腕老辣,寡情又睿智,狠辣又果断。你可比否?”
尴尬的告诉李郁,王兆铭是在他手底下讨生活的。
理由是还几天没拿到工钱了,之前都是日结,最近拖欠5天了。
“是,下官也觉得不见为妙,他得的可是伤寒,病气传染,抚台大人千金之躯,不可涉险。”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始皇帝若是长命百岁,沛县那帮人该屠狗的屠狗,该哭丧的哭丧,该刮羹的刮羹。
突然,
却得到了一个尴尬的回复。
苦力食堂,也甭想了。
反正漕丁们都是江湖中人,原本就是刀头舔血的日子。
乾隆不把范氏杀个精光,再把范文正拖出来鞭尸,从名教大儒行列中除名。
即使是懦弱,惧怕官府的人,也生出了莫名的怨恨。
有了李郁这个楷模,大清就会有更多的人效仿。
但是万一抓错了,这影响谁来承担。
当然了,如果李郁确实有重罪,
知府衙门绝不姑息,
福康安心底一软,放下毛笔:
他是旁观者清,
直到看出来,其中一方要赢了。
“属下遵命。”
碌碌无为的黄大人,多么普通。
只是偶尔敲打,弄些银子贴补内库。
再结合前面,
私自组建救火队的事,疑点越来越多。
明年的漕运,不出意外的话,肯定要出意外了。
城北,
拖,就是一张王牌。
甚至当面把书信交给了福康安。
所以,
“李老弟,抚台大人怀疑是你指使的。”
福康安马上就知道了,还没来的及做出反应。
局势,有失控的趋势。
“三公子,喝碗热的银耳莲子羹,早些歇息吧。”
福康安目前最上心的,还是满城。
“可有证据?”
太嚣张了!
“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