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淡淡地道。
比佛利山庄这里,可是出了名的富人社区,别看是邻居,可是实际上,距离是相当远的。
“我倒是听说过,那个人以前挺随和的,可是自从瘫痪之后,就性情大变,不过,虽然经常换陪护,但是人家有钱,所以还是多的是人愿意去。”徐楠楠笑着道。
“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其他非亲非故的人。”李易对此倒是不觉得意外。
这种打击别说对方是富豪了,就是随便什么普通人,也很难接受,所以性情大变太正常不过了。
突然李易脑子里闪过一道亮光,一部电影突然浮现。
李易倒是没想到,金手指居然就这么被触发了,有意思的是,那部电影的故事,居然和这位瘫痪的富豪邻居有些相似。
同样的是富豪,同样的是迷恋跳伞结果摔了个半身不遂。
这就有意思了,李易之前说了对平权之类的电影,他其实真的没有特别感兴趣,可是没想到,居然还真的出了这么一部片子。
原版不是好莱坞电影,而是法兰西电影,不过这并不妨碍这部电影的优秀。
李易在脑海里“看”了一遍,这部叫做《触不可及的电影,也算是记忆里那个世界的经典之作了。
关键是,这个电影,故事其实挺老套的,但是不得不说,拍出来却的确能称得上经典。
不是因为里面的嘿人和白人相处融洽,李易更喜欢的是,里面的那种,平等对待彼此的那种生活态度。
老实说,这部电影的确让李易有点儿喜欢。
因为假使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国内,情况或许就是这样:衣不解带的服侍、牺牲自我、容忍病人的一切坏毛病和坏脾气。我们字典里的感动,常常就是这样被定义的,变成一种超越人性、超脱世俗的大无畏。
可是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歧视?
残疾人,需要的是那种让你忘记他是残疾人,把他当成正常人对待。
就如同电影里面的老白男富豪说的:“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其实真正的想要做到这样,真的很难很难,哪怕是李易自己也觉得如果是自己也很难做到,忘记对方是瘫痪,是残疾人这个事实。.
总体上来说,这
个电影,其实和李易早前拍的那部《遗愿清单有那么一丁点类似。
当然,这个电影之所以让李易喜欢的原因,是在于,在这部电影里,生与死都不再是拿来当噱头的泪点。在生命有限的时光里,宁愿心随我动的放肆,也不愿随时像一个垂死者一样向旁人乞求帮助,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敬意与尊重。与感动无关,虽然无时无刻令观看的人感受到温情。
在电影后半段,富翁不想再让他陪着一个病人度过余生,于是他换了另一名看护。那位始终小心翼翼,稍有问题就以“他有病”来与旁人解释的专业看护,令他的心一日日苍老,越发怀念那个陪他玩、陪他疯、甚至拿瘫子这件事开玩笑的朋友。
在这个故事里,人性的光辉闪耀,并不在于他们之间,谁为谁做出了更大的牺牲,仅仅只是在于:你给我所想要的安静与尊严,我给你所愿的认可与提携。他们的学识、身份、地位迥异,却在这一点上有着空前契合的态度:不要用你以为的善意,去让对方感激。
最初的时候,李易有些不理解,电影的名字为什么叫《触不可及或者《无法触碰。
但是看完之后,他觉得《触不可及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名字。
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一个无法被陌生人轻易触及的世界,不管是健康的人,亦或者身患重症的人。他们只有在遇到同类的那一刻,才会释放出一种夹杂着欣喜的善意。这种善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善,而是相信并且看重彼此的能量、真诚的表达自己,以及不把自认为的善强加给对方。
不要以善之名行凶,这或许是太多人都未能领悟的事。你认为她需要安抚和劝慰,而她其实只想着能不能一个人独自穿过黑夜。你以为他应该选择更好的那一个,于是百般劝阻,却不知道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有些选择或许是错的但却是心中所向。
我们很多时候,遇到某些人,可能一句不经意的话,却会让对方感动,亦或者让对方不适。
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触不可及的地带。
如《遗愿清单里面的两个家伙,卡特和爱德华,他们也同样的都有旁人触不可及的地方,爱德华是他的家人,卡特同样的也有着自己的不愿意轻易触碰的点。
其实说白了,《触不可及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
或者说的更确切一些,是一个关于知己的故事。
比之《遗愿清单里面卡特和爱德华,是因为都即将面临死亡,所以才成为了彼此的好友,但是他们严格来说,真的谈不上是什么知己。
可是《触不可及里面的两个人,却的确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知己。
他们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