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楚帝国的崛起过程,在偌大的明廷高层里,没有第二个人比李元魁更加清楚。</br></br> 因为罗志学称帝建国之前,楚军还盘踞在伏牛山,还称之为伏牛山保乡营的时候,丰和商行就已经和罗志学等人建立了商贸联系。</br></br> 等到罗志学率军东出鲁山县,随后又南下南阳府南召县的时候, 也就是设立‘保乡大将军府’时期,丰和商行和保乡军的合作都已经达到了战略合作级别。</br></br> 丰和商行为当时的保乡军,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各类铁料、成品火药以及火药的原料硝石、硫磺等战略物资。</br></br> 同时那个时候开始,丰和商行也成为了保乡军对外销售各类缴获物资的主要渠道商。</br></br> 保乡军刚南下南阳府的时候,双方的贸易额度,就已经达到十几万两银子的规模。</br></br> 后续随着保乡军逐步南下, 攻占南阳府乃至襄阳府的时候,丰和商行一方面是因为骑虎难下,另外一方面也的确是看好保乡军的战斗力,更加看好罗志学的个人能力。</br></br> 所以开始和保乡军采取了全面的战略合作,贸易规模急剧攀升到百万两吧银子的规模。</br></br> 为了让保乡军获得足够的各类战略武器,尤其是硝石和硫磺这些火药原料,丰和商行动用了李家自身,也就是李元魁的权势和人脉关系,强行打通了长江航线,直接从沿海的那些海商里采购硝石和硫磺原料。</br></br> 而这个过程里,丰和商行其实自身已经不怎么赚钱了。</br></br> 后续罗志学称帝建国,丰和商行继续和大楚帝国合作,不过那个时候其实也算不上是合作了,而是说大楚帝国办事了。</br></br> 商贸部乃至军情司那边更是早早就派了人前往金陵城设立秘密据点,一方面是为了持续收集明廷方面的各类情报,但是更加主要的还是为了和李家方面联络沟通, 以保障大楚帝国的火药原料供应。</br></br> 那个时候开始, 甚至丰和商行的几个主要管事人都已经秘密担任了大楚帝国商贸部下属的官职。</br></br> 丰和商行的大掌柜李思远, 现在可是大楚帝国商贸部正四品官员, 江南贸易处的处长呢。</br></br> 现在的丰和商行, 说是李家的商行,但是更不如说是商贸部下属的商队了。</br></br> 这也意味着,李家已经彻底把大楚帝国绑在了一起,而作为李家家主李元魁自然也无法避免。</br></br> 嗯,也不用说用避免这个词。</br></br> 因为丰和商行和大楚帝国的合作,尤其是中后期的合作也是李元魁首肯并推动的。</br></br> 没有李元魁亲自出手打通关系,丰和商行怎么可能打通长江航道,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为大楚帝国采购并运输了价值两百多万两银子的各类战略物资。</br></br> 为了打通并维持这条战略物资运输线,李元魁都亲自出手干掉了一个正四品的知府以及其他十几个碍手碍脚的官员呢。</br></br> 在这个过程里,李元魁也是能够通过丰和商行了解到大楚帝国方方面面的诸多情况。</br></br> 并对楚军的战斗力有着极为充分的认知。</br></br> 以楚军的战斗力,明军绝对不会是对手,不管是那些营哨兵还是说最近一年折腾的什么新标军,都绝对不会是楚军的对手。</br></br> 甚至就连东掳,李元魁也不认为会是楚军的对手。</br></br> 李元魁也不是什么知兵的文官,更不是什么武将,他对军队了解的不多。</br></br> 但是他却是知道现在楚军一年的军费要花掉两千多万!</br></br> 其他的不说,光光是今年截至到现在,也就是过去十个月里,大楚帝国就通过丰和商行采购了价值一百六十万多两银子的硝石、硫磺、铜、铅、棉花等各类战略物资。</br></br> 而这,也仅仅是大楚帝国的其中一条采购渠道而已。</br></br> 丰和商行虽然是大楚帝国里最为重要的渠道供应商,也是最大的渠道供应商,但是大楚帝国的各类战略物资采购还有其他众多渠道呢。</br></br> 比如今年大楚帝国就陆续打通了四川以及西北的硝石乃至硫磺的采购渠道。</br></br> 四川有什么?这地方是目前华夏规模比较大的硝石产地,产出的硝石称之为川硝,挺出名的。</br></br> 除了四川外,目前华夏还有另外几个硝石主要产地,一个是山东,一个是山西,最后一个则是西北地区。</br></br> 很不巧,这些地方目前没一个在大楚帝国目前的控制区里!</br></br> 这也是大楚帝国为什么要费尽心思打通各种渠道,从这些地方采购硝石、硫磺的缘故。</br></br> 虽然大楚帝国也想办法推广民间土法制硝,也就是从厕所墙角这些地方里搞硝石,但是奈何技术落后,同时大楚帝国的火药消耗量太大,土法自行生产的硝石数量很有限,而且质量也差。</br></br> 如果说硝石还能土法自行解决一部分的话,那么硫磺更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