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地区,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便捷通道,在古埃及时期里就曾经几次修建并使用简单这条运河,最近的一次大概是在一千年前。
不过古时候的苏伊士运河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能力以及人力物力等因素。其运河的规模很小,通航能力极差,只具备通航吃水很浅的小型平底船只的能力。
大概……类似前明时期的华夏本土的京杭运河?
具体数据也没人知道,后人也只能做出一个大概的推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肯定不如当代大楚帝国多次修建,加深后的京杭大运河。
建国数十年来,大楚帝国曾经数次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对京杭大运河进行疏通,并开辟了多段进航道,尤其是在黄河人工大改道后,京杭大运河的疏通工程进一步加速。
截止到目前,京杭大运河其主航道的水深可以达到三米,部分运河段更是可以达到四五米,全线可以通航数百甚至上千吨的平底内河船只,乃是沟通南北的重要廉价货运水道。
而根据帝国的长期规划,未来是要把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水深做到四米以上的。
这是因为虽然有了铁路,也有了更加廉价的海运,然而京杭大运河对于内陆地区。主要是江北,山东,河北,江南等地长途货物廉价运输依旧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古代埃及人,肯定是没大楚帝国这么强悍的人力物力尤其是技术能力的……要知道大楚帝国如今在进行各种大工程已经广泛使用蒸汽机动力为核心的机械设备。
比如工地上的土方或材料运输,直接采用小型的工地铁路……这玩意很简单的,和矿区里的小铁路一样,随便铺设一段铁轨,然后弄个蒸汽机火车头拉着车厢就行了,这玩意可比什么人挑马拉的运力强多了。
此外还有更加关键的蒸汽机为动力的挖掘机……这极大的增加了大楚帝国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候的能力。
挖掘机这东西,在大楚帝国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实际上在十年代,低压蒸汽机时代里就已经有人使用低压蒸汽机作为动力,用来代理人力进行各种挖掘工作。
不过那个时候还非常原始,低压蒸汽机也不行,因此使用范围非常小,世人普遍都还不知道有这玩意。
但是等到高压蒸汽机面世后,体积和重量更小,动力更大的高压蒸汽机,不仅仅成为了轮船和火车的动力,也成为了各种机械设备的动力。
在二十年年代里,蒸汽机收割机,犁地机等各种蒸汽机农业设备被发明然后大规模使用。
这一时期里,蒸汽机为动力的各种工程设备也陆续出现,并开始大规模应用。
承顺三十六,蒸汽挖掘机的主要研发,生产厂家安东机械公司,推出来了第一款履带式蒸汽挖掘机,并且开创性的使用了可以360°旋转的挖斗,再搭配之前已经应用的钢丝绳绞车。
这个时期的安东153型挖掘机,实际上在功能上已经和后世人们所熟悉的挖掘机差不多了……
如果你再把蒸汽机动力换成柴油机,再把钢丝绳交叉换成液压装置,那么就是一个现代挖掘机了。
原时空里,类似的挖掘机在十九世纪中后期陆续成熟并使用,在十九世纪八十年后就已经很成熟了,并广泛使用在各大工程领域里。
原时空里的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的挖掘工作,就有大量的蒸汽机工程机械,包括这个蒸汽挖掘机的参与。
要不然,光靠人工挖掘这两条超级大运河,那就太为难人了。
大楚帝国这边,也是衡量了自家的施工能力后,觉得能够进行这种超级大工程后才下决心开辟这两条大运河的。
不过按照预估,即便是大规模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各类机械设备,甚至都提前铺设一条沿线铁路作为物资运输通道,但是需要用到的劳动力依旧会非常多。
至少也是十万级的。
而施工所需要的资金也将会是非常庞大的数字,比如苏伊士运河的开建,初步预估最少也需要三千万楚元。(历史耗时11年,耗资一千八百多万英镑)
这个三千万楚元还是打底的数字,具体需要花多少钱还得后续再算。
因为工程耗资太大,而帝国也不可能白白花钱修这条运河,因此这条运河,乃至巴拿马运河的凑集资金以及后续的运营都会效仿铁路模式,采取成立官办企业,通过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建成后通过对通航船只收费的方式来偿还贷款以及维持运河的运营。
根据这一方针,大楚帝国在翻年后的承顺四十四年正月,正式成立了工业部直属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并向资本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同时找银行,投资基金等机构进行贷款、融资。
而资本市场对这运河公司的反馈也非常良好……因为谁都能看到苏伊士运河的便捷性以及极大的市场前景……只要运河开通后,往来欧洲的船只就不用绕道非洲,可以直接通过这条运河就往来印度洋和地中海之间。
其覆盖范围包括了欧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