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皇家别院。</br></br> 一大票的帝国重臣齐聚一堂,而这些大楚帝国的重臣上首方向,罗志学端坐在龙椅上静静听着臣子们正在商讨事务。</br></br> 这是一场以五年发展计划为核心内容的御前内政会议,除了军方将领外,所有文官体系里的御书房参务大臣、协办大臣悉数参与。</br></br> 会议开始后,就和最近一年的绝大部分御前会议以上,罗志学都是端坐在上方,大部分时候都是听着臣子们在相互讨论甚至争论,而他自己基本不开口发表什么意见。</br></br> 罗志学很清楚,自己是一个皇帝,整个帝国的掌舵人,自身的影响力太大,随便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帝国的大政策走向。cascoo.net</br></br> 而越是如此,罗志学也就越是谨慎。</br></br> 毕竟他也只是普通人出身,哪怕是拥有后世的一些基本常识,但是很多东西却是只了解了一些表面。</br></br> 很多事情他以为是好的,能做的,但是时代不一样,实际情况也不一样的情况下,贸然实施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br></br> 有些他以为不好的,没必要的政策,但是经过众多臣子们的分析辩论后,却是发现还挺不错的,实施起来效果也很好。</br></br> 就和去年制定教育一系列发展计划的时候一样,罗志学本来想着大规模开办各种公办学校,把民间里的诸多私塾也收归为官办,尽可能的提升用于启蒙,初等教育的学校数量。并统一教材,统一招聘老师,统一待遇等。</br></br> 基本上,他就是尝试着把后世的公办教育体系给移植过来。</br></br> 但是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尝试后却是发现没那么简单,一方面是根本没有出现预料中的大量孩子报名上学的情况……哪怕是学费已经很低了,甚至贫困家庭或成绩优秀者还可以申请免除学费,绝大部分家庭,尤其是穷人家庭依旧不把孩子送来上学!</br></br> 因为这样会导致他们家中缺少一个老动力……并且这个劳动力还要继续吃喝……</br></br> 学校虽然学费很低,但是依旧要学费,而且吃喝也得自己承担。</br></br> 如此一来,绝大部分穷苦人家的家庭都不会把孩子送去尚需饿,哪怕免费……</br></br> 农村家庭里,几岁大的孩子已经可以做力所能及的活了,而七八岁那都是小半个大人了。</br></br> 下地翻土除草收割挑抬……一样都不能少。</br></br> 别说十七世纪了,哪怕是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都是所谓的现代社会里,但是绝大部分农村家庭的孩子,依旧得一边上学一边帮着家里干农活,小小的肩膀上扛着本不该属于他们承担的重量。</br></br> 大楚帝国的新式教育政策进行试点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么尴尬的问题,投入了一大笔钱,把学校建好了,老师招聘好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头来发现却是没几个学生来报名上学……来的那些,也是本来就上私塾的学生!</br></br> 没学生来报名是一方面,还有一个难题是官办教育太花钱。</br></br> 因为是普及型教育,虽然没有完全免费,但也只是象征性收一点学杂费而已,这点钱根本不足以维持学校的运转。</br></br> 毕竟各种校舍以及办公设施要花钱,而一个普通塾师变成了有编制的从九品教育官员,薪资待遇也会变得更高。</br></br> 这一进一出,就意味着这些官办学校都需要官方财政持续输血,而且是大输血!</br></br> 作为试点的一个上等府都还好,财政有钱,倒也能勉强支撑下来,但是另外两个试点的中等府以及下等府可就撑不住了。</br></br> 没有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他们连官办学校的计划都无法启动……</br></br> 而如今大楚帝国正处于百废待兴阶段,大量的财政资金主要是被用于工业发展、农业发展,水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很多地方因为地方财政困难,连常规官员的薪资都无法发放,更别说挤出来大笔钱用于广办官办学校了。</br></br> 资金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以往这些民间大量存在的私塾,其实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地方的士绅大户们资助设立的。</br></br> 这些士绅们出于名望或其他什么心思办这些私塾,可没想着赚钱什么的,反而是往里头倒贴钱。</br></br> 官府把这些私塾接过手来,等于就是代替士绅们出钱……</br></br> 人家士绅一看你官府接管了,自然不会继续往里头砸钱,反正又没捞不到名声了,还砸钱办教育干啥?本老爷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啊!</br></br> 三个府的新式官办教育试点折腾下来,钱花了不少,但是学生也没能增加多少……怎么看都是亏到姥姥家了。</br></br> 通过这事,罗志学算是彻底明白了,很多后世看似挺不错的政策不一定适合当代!</br></br> 这可是十七世纪,不管是生产力还是人们的观念都和后世有着巨大的不同。</br></br> 就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