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里的野战炮兵部队,平均下来一门九斤野战炮要配属二十五人以上,二十五匹骡马以上。</br></br> 但实际上九斤野战炮的标准炮组成员是八个人,而且作战的时候一旦出现人员伤亡,其实三四个人乃至到了最后的两个人也能够操作火炮继续作战。</br></br> 剩下的人员是运输弹药以及炮组的备用成员,嗯,还有马夫之类的。</br></br> 同样的,骡马的数量也是类似。</br></br> 为了保证火炮的机动能力以及持续作战能力,所需要的人手和骡马数量比寻常人想象的要更大。</br></br> 就这,还不包括后方提供后勤支援的后勤部队呢。</br></br> 缩减了机动能力,缩减了辅助人员的这些部队,平日里以百余人到数百人不等的营为单位,分别部署在各城、关隘等战略要地里。</br></br> 而这种部队的成本也是非常低,同等兵力的耗费,只有主力师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但是在对内弹压里,其所能实际控制的区域,并不会比一个主力师少多少,同时在低烈度任务中的表现也不会比主力师差多少。</br></br> 毕竟这些部队里的士兵,也都是正规军,各种训练也都是严格按照正规军所进行的。</br></br> 而且这种部队的出现,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又冒出来了一批军官的新职务。</br></br> 有了更多的新位置,这意味着有更多人可以升官。</br></br> 而升官嘛,谁都喜欢。</br></br> 这两个新编成,以驻防地方为主要任务的师,为了和现有的野战主力部队进行区分,陆军内部称之为乙等师,而原有的主力部队,则是称之为甲等师。</br></br> 不过虽然有甲乙之分,但是这两者都是属于陆军的正规部队,军官和士兵们的待遇都是统一的。</br></br> ————</br></br> 设立乙等师,这是陆军方面在降低成本扩军,以增加地方控制力而做出的改变,类似的改变还有很多。</br></br> 而敲定下来建设乙等师的时候,时间也进入到了承顺四年。</br></br> 这一年的春节,大楚帝国除了欢度春节外,还有一个巨大的好消息振奋了诸多文武官员。</br></br> 承顺四年正月初五,大楚帝国金陵城的别宫内,宋庄嫔顺利生下了一个带把的皇子,罗志学取名为罗恷(qiū)。</br></br> 这名字里的恷,也没啥特殊含义,只是个很少见的生僻字,一般地方,物品都不会用这个字,哪怕是人名也很少用到。</br></br> 之所以取这个字作为皇长子的名字,纯粹是为了以后民间避讳方便!</br></br> 在避讳这件事上,罗志学可是深有体会。</br></br> 按照传统,民间需要对当地帝皇的名字进行避讳,而且这种避讳不仅仅局限在人名上,还包括在地名,物品名称等等。</br></br> 比如康熙叫玄烨,所以玄武门就变成了神武门……连时人写书,写个历史人物李玄霸,都改称了李元霸……药材玄参被改称元参……</br></br> 这种事咋一看似乎很扯淡,但实际上数千年来都这样,每一次皇帝登基为帝,总会掀起一番规模宏大的改名潮,人名、地名、物品名通通都改……</br></br> 所以历史上才会出现这么多的通假字……</br></br> 之前罗志学对这些其实不太了解,不过就算了解也没用,这名字又不能乱改,是他爹给取的,而他爹罗德显然是不会预料到自家儿子以后会当皇帝……</br></br> 因为名字普通,所以民间里大把和他同名,甚至同姓同名的人,当时光是大楚帝国内部的众多文武官员们,叫‘志学’的就好好几百个之多,罗志学都有好几个……</br></br> 当初罗志学登基为帝的时候,先是帝国内部掀起了一番避讳改名潮,很多臣子都被迫改名。</br></br> 后续随着大楚帝国实际控制南方诸省后,就连民间里的普通人陆续也改名避讳了,尤其是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两个名字相同的人也会改一个字。</br></br> 因为避讳引起的改名潮,是非常庞大的,而且都给文书记载制造了一定的混乱和困难。</br></br> 这一次罗志学学聪明了,特地找了个生僻字作为皇长子的名字,不仅仅是这皇长子,以后的其他儿子也会至少用一个生僻字作为名字。</br></br> 这样不管以后哪一个登基为帝,后续民间也就不用搞什么大规模的吧避讳改名了。</br></br> 为了避免以后不折腾,还不如直接先取个生僻字当皇子的名字。</br></br> 皇长子罗恷的出生,让罗志学很高兴,更让大楚帝国的一大票臣子们欣喜若狂。</br></br> 这可是罗志学的第一个儿子!</br></br> 哪怕这不是个皇后所出的嫡子,但是在过去几年里罗志学连个儿子都没有,现在有个庶子就已经很不错了。</br></br> 这国本总归是有了。</br></br> 帝国后继有人,他们也就不用天天担心着某一天罗志学暴毙后,这个偌大的帝国直接分裂轰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