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南京变(三) (第1/2页)

推荐阅读:

原大明南京户部左侍郎倪思辉乃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如今已六七十岁,垂垂老矣。

倪思辉降崋,主要是为了保全亲族——他是徽州祁门人。

因年纪大了,即便已失节仕崋,他也不愿太过冒头,于是跟在张慎言后面道:“张公所言甚是,大王只需严令禁止商人虚抬粮价,惩治一二无良商家即可。”

刘升对倪思辉也感到失望,再看其须发花白、站到殿内都要打瞌睡的样子,决定回头放这人回乡养老算了。

他又看向原南京户部右侍郎张有誉。

此人是常州府江阴人,降崋虽然也有部分原因是为了宗族,可态度却比倪思辉要积极。

最重要的是这人还算“年轻”,天启二年进士,今年才53岁。

另外张有誉履历也不错,先后历任知县、户部主事、芜湖税官、知府、按察副使、按察使、南京户部右侍郎等职务。

政绩不错,有廉洁之名,而且好几个官职都有“督粮”之责。

此前大明南京户部督办江南税赋、漕粮等事,也是此人负责主要事务。

刘升隐约记得,似乎历史上弘光朝廷的户部尚书就是张有誉。

其既非东林党,也非阉党,能被双方认可,担任户部尚书之职,在督办钱粮事务方面肯定是有些本事的。

见刘升望来,张有誉出声道:“张公所言固然是一方面,但还需提防奸商以亏损为由,不再向南京运送粮食。

如今南京百万人之口粮皆依赖诸多粮商,实是授人以柄。所以,若想从根子上解决粮食危机,还需崋部掌控足够的粮食。”

刘升道:“如今我崋部已掌控湖广,四川也有粮商顺江而下。但是此前四川、湖广粮食运往东南也多依赖粮商,彼辈恐怕与南京粮商也有所勾结。

即便我崋部要掌控四川、湖广之粮食,也需要一定时间。若南京粮商在这段时间闹出大乱,便只能靠东南粮食支持。

敢问静涵(张有誉号)先生,江南地区存粮可够南京坚持一个月?”

刘升并不忌讳以武力获得粮食。

他怕的是动了武,还搜剿不到足够的粮食。

所以他得知道江南(南直隶江南地区)的粮食底细。

“应该可以。”张有誉先给了肯定答案,随即解释道,“太湖周边的苏淞常嘉湖五府,在唐末便以鱼米之乡著称。

等到了南宋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及至大明弘治年以前,太湖周边都是大明排名前三的粮食产区。

弘治年间开始,江南百姓多种桑养蚕,种粮田地及百姓皆有所减少。

再加上四川、湖广经历一百多年的开垦,粮食产量后来居上,大明粮食这才多依赖四川、湖广。

但这并非说如今太湖周边就不产粮食了,实则江南粮食产量只在湖广、四川之下。

因此,江南存粮纵然无法满足江南众多人口全年所需,至少能支撑数月。”

听张有誉这么一解释,刘升终于是了解江南的粮食底细。

受后世网络小说影响,他知道明中后期四川、湖广的粮食主要卖往京师以及江南地区,由此认为江南粮食产量少。

如今才醒悟,进了思维误区。

江南本鱼米之乡,就算手工业发达了,种桑养蚕的百姓多了,可能多多少?

说到底,江南以种田为主的百姓仍是大多数!

另外,江南种植水平也是明中后期全国顶尖的,是最最讲究精耕细作的地方。

江南缺粮的根本问题在于人口太多了!

仅南京城就有上百万人口,扬州城也有五十万至八十万人口,常州、苏州、松江、嘉兴、湖州五府估计哪個人口都在百万以上,甚至好几百万!

这一点从这几府府城附郭县配置就能看出一二。

苏州、嘉兴、湖州三府府治都是两县附郭——说明这三个府城人口太多了,必须要分成两个县,才好治理。

往南去,杭州城、绍兴城也是如此。

所以江南粮食绝对不少,只是不够众多人口的全年所需,才需要从四川、湖广乃至海外买粮补充。

如此推测,江南地区的地主屯粮肯定不会少。

毕竟大明这些年天灾、战乱连绵,粮食才是硬通货,地主们只要不傻,每年粮食收获后肯定会屯一部分粮食。

既然江南地区本身粮食足够支撑数个月,刘升心里就有底了。

他准备先拿南京大明勋贵开刀。

这些人个个田产众多、身家丰厚、富得流油,而且属于特殊群体,面对崋军几乎没有反抗能力,正适合“宰了”应对困难。

至于江南地区的士绅地主,群体庞大,影响力也大,不能操之过急,先让崋军按部就班地抄缴少数劣绅恶霸的家产即可。

想到这里,刘升对张有誉一笑,道:“静涵先生即熟知江南钱粮事务,便请先就任我崋军户部右侍郎,署理江南钱粮事务,如何?”

最新小说: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寒门崛起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辅国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