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
时候尚早,刘升并未睡去,而是在处理一些事物。
既有远征军中事务,也有胶西城郊这边的,还有刘瑞所发来的电报。
这一会儿,郑森正在向他汇报白天招收移民的情况。
“今日共有一千多灾民登记,愿意迁徙海外,约占胶西城外灾民的五分之一。”
“如今人都已经入主移民营,并且进行了初步整编。五户一组,十户一队,五十户一大队。”
“这里是其中有用之才的档案,陛下可要阅览?”
刘升点点头,道:“先放这里吧,朕有时间再看。”
“是。微臣告退。”
说完,郑森退了出去。
说起来,在大崋那边刘升虽然退位为太上皇,可跟随他来到大楚的远征军及相关人员,却仍称他陛下。
一则是习惯使然。二则,众人都清楚,将来刘升很可能在这边再建立一个国家。
郑森离开没多久,讯风卫团长叶佳南便通禀求见。
进来行礼之后,叶佳南直接道:“陛下,城中眼线传出消息,晏庆明日便要对我们动手。”
“他从灵山卫、浮山卫借来了一千楚军,再加上胶西城中的巡防营、衙差及大户武装,大概能有两千兵力。”
讯风卫在大楚经营数年,如今眼线众多。
刘升以海商的身份来到胶西这地方当大善人救助灾民,也是有深层原因的。
可以说,晏庆会盯上他的“财富”,乃至选择从灵山卫、浮山卫借兵,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所以,听了叶佳南的话他并不意外,笑了声,道:“那便一切按甲计划行事吧。”
“是!”
···
次日。
午后。
胶西巡防营守备黄义率领三百多巡防营将士和一百多衙差,凑成了大约五百人,出了南城门,便直奔刘家在城外搭建的营寨。
与此同时,如约“潜伏”到附近的灵山卫、浮山卫楚军,也向刘家的营寨包围过去。
晏庆这几日不仅查摸到了刘升的“底细”,也弄清楚了,刘升和随从、护卫大部分都呆在南边的简易营寨内。
所谓“擒贼擒王”,晏庆既然想得到刘升的财富,自然得拿住刘升。
于是一千五百楚军包围刘家营寨的局面就出现了。
刘家营寨附近有移民营,再远些的地方还有难民营,因为离城池较近,反倒先发现靠近的楚军。
顿时,灾民们就慌乱起来。
这时期的楚军军纪虽然不如明末明军那般败坏,却也没好太多,杀良冒功的虽然还少见,但趁机抢掠百姓的却屡见不鲜。
何况这些楚军明显是冲刘家营寨去的,而刘升如今则是灾民们活命的恩人,却要被官军对付,他们如何不慌?
胆子大的百姓当即就大喊起来。
“官军来了!”
事实上,不用这些百姓提醒,刘家营寨的“护卫”们早就看到围过来的楚军了,已然严阵以待。
黄义并不在意。
在他看来,只要这个刘升没提前得到消息跑了,今日他便能完成任务。
至于说刘升手底下的几百护卫,若手底下只有胶西巡防营的三百多兵卒,他确实有些忌惮。
可如今他可是有一千卫所军当帮手,又是在陆地上,岂会怕区区数百海寇?
与卫所军一起大概地喂猪刘家营寨后,黄义便大声喊起话来。
“海寇刘升,你的事发了!而今已被我等两千多官兵包围,识相的就乖乖束手就擒,还可免()
遭皮肉之苦!”
“若是等我们攻破营寨,且不说刀枪无眼,你有可能丧命,便是被生擒活捉,也会遭到大刑伺候!”
黄义自信满满地喊完这番话,本以为刘升即便不束手就擒,也会冒头说两句,好让他确定刘升就在这营寨中。
谁知营寨竟好像空了似的。
这时候,黄义才注意到,这营寨的栅栏竟然有一人高。他在外面只看到里面搭建了不少营帐,却看不到什么人。
"莫非人已经跑了?"
黄义心中生疑。
他最怕出现在这种情况——海寇虽纵横海上,却也喜欢在沿海城池埋眼线。因此,刘升是有可能提前得知他们动手消息的。
想到这里,黄义当即示意一队巡防营士卒进去查看。
这队巡防营士卒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
当这五十人都进去后,很快营寨内就传来了呼喊声、砍杀声。
“不好!”
“有埋伏!”
“杀!”
“救命啊!”
这些声音才响起来没多久,就消失了。
显然,那一队巡防营士卒都死在了里面。
黄义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