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再议教育 (第1/2页)

推荐阅读:

南京大学是刘升一力主张开设的,大学的种种规章条例、教学办法等,自然也是他仿照后世大学一些进行适应性修改后形成的。

虽然目前南京大学的规章制度、教学办法等未必都实用,但至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若真发现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将来再更改就是了。

另外,因为没有相应的学校教育体系,可以预见,未来数年内南京大学的学生都得靠特招和自主招生考试来获得。

特招生的成份很复杂。

如这头一次,既有郑森这样昔日军阀加的子弟,也有刘升点名招录的姚启圣等人,还有地方举荐的贤才,等等。

当然,特招生只占南京大学新生的一小部分,不会对新生质量造成多大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抛去盘踞在东北的清虏不谈,大崋收取大顺和西南明朝残留势力地盘都是这两年之内的事。天下将要重归一统,刘升大部分精力自然是转移到了内政上。

内政以财政为要。

而除了财政,教育也是刘升颇为在重视的一方面,因为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布局宜早不宜迟。

在南京大学开学前的几日,刘升便召集吏部、财政部、礼部的主要官员,在文华殿召开了一次教育专题会议。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会议一开始,刘升便定下了调子。

“至于如何改革,这里有一份文件,诸卿可以看一看。”

随着刘升示意,秘书处的文员将一份份文件发放到了与会的众臣手上。

李长文、钱谦益、钱运生等接过文件,就坐着认真翻看,并无意外之色。

因为这种将所议之事或欲行之政制定成一份份文件、册子给臣工们了解的事,刘升并非第一次做,而是干过好多次了,几乎形成了惯例。

一般都是刘升有了什么主意,或下面提起一件什么事,然后刘升召集李长文等军机大臣开小会,并提炼出一些会议议定的主要内容,再由秘书处拟写为文件、册子,最后放到更大的会议上,给更多的相关官员了解、讨论。

一般在大会上,官员们是难以改变文件上的核心内容的,多是提出一些补充、改良或不大的纠正意见。

这次教育专题会议显然也是如此。

文件上内容不算太多,又是印刷的,蒋德璟很快便看完。

根据这份文件,刘升所说的教育改革主要分为两方面。

其一是实行义务教育,其二是着手将现有的教育资源向学校体系修改、整合。

“义务教育”虽是个新词,但在这次教育改革中却算是比较容易落实的。

因为刘升暂时只准备在应天府、顺天府、汝宁府、义阳府、南阳府这五府实行三年义务教育。

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义务教育所需经费主要由地方官府承担,大崋朝廷虽然也会拨款,但至多占据该地义务教育的五成,甚至更低。

试行三年义务教育的五府中除了南阳府、顺天府,其他三府都是比较富裕的。

选顺天府,是因为顺天府毕竟是北京所在,拥有特殊政治意义,且如今百姓不多,即便实行义务教育,也不需要太多经费。

至于选南阳府,则是考虑到南阳勉强也算半个龙兴之地了,而且南阳府百姓也不算多。

非要说落实义务教育中有什么难点的话,那便是其要求女孩入学了。

蒋德璟虽然信天主教,可看到这一条是也不禁皱眉。他倒不是反对女孩入学,而是觉得这一条会很难落实。

甚至,就连“五岁至十岁孩童必须入学”这最核心的一条,落实起来都有不小的困难。

蒋德璟虽出自士绅之家,但到底五十几了,见得多,知道在穷苦人家中,可能四岁大的孩子就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杂活了,十岁孩子更是可能当半个大人用。

义务教育虽然不收取学费、书本费,却让百姓家少了一点劳力,还需供应孩子一日三餐,无疑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虽说应天府等五府并非穷困之地,但肯定也有不少穷苦人家,这些人家未必肯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

当然,相较于试行义务教育,对旧有教育资源的整合、体系的改革无疑更加复杂些,难题更多···

“关于教育改革的这份文件诸卿都看完了吧?有何想法,都可道来。”

刘升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文华殿中,一众大臣都抬起了头来。

却一时没人说话。

见此,李长文只好开口道:“陛下,试行三年义务教育之事,只要朝廷及地方财政可以支持,便没有大问题。

倒是教育改革的第二条,涉及前明诸多学校及地方读书人的利益,需多番考虑,完善策略,方可施行。”

刘升闻言看向钱谦益、王铎、蒋德璟,道:“礼部对前明学校之事应该了解吧?不如便给诸位讲一讲。”

钱谦益本就希望在刘升面前多表现,前明教育、学校之事又恰是他所了解的,

最新小说: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寒门崛起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辅国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