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的八旗蒙古虽然是在天聪九年(1635年)正式建制,但实际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军中就已经存在不少蒙古人及汉人了。
只是那时不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就统称为八旗军——满洲都是皇太极即位后搞出来的,以前就叫做后金八旗军。
当时八旗军中蒙古人最多时,便已有七十六个牛录(每牛录一般两三百人)。
至于努尔哈赤时期的汉人牛录就很少了,最多时也只有十六个。
如今的八旗军中自然仍以八旗满洲地位最高、人数最多,大概有六七万人(正式旗丁)。
至于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一是兵源较少,二是满清高层始终对蒙古人、汉人都抱有一定警惕心理,更清楚明白,在八旗军制中,八旗满洲才是主干、核心,蒙古、汉军都只是枝干。
所以,地位仅次于八旗满洲的八旗蒙古,目前也仅有三万五千多人,只比努尔哈赤时期增加了一万多人。
至于今年六月才正式扩增到八旗的汉军,人数本来只有两万多人。
但在八月时,孔有德等三顺王深感不安,遂请将麾下兵马编入八旗汉军。
皇太极在崇德初年就开始构建八旗汉军,早就想将三顺王麾下兵马编入八旗,进一步加强控制了,只是碍于当初三顺王归降时所许的承诺,这才按纳着心思没开口。
三顺王主动要求加入八旗军,他自然是欣然同意了。
不过三顺王、一顺公听起来名头挺唬人,可实际上自从加入满清,就很少得到兵员补充——一是满清地盘可为兵的汉人确实少,二是满清高层有意打压。
所以,三顺王、一顺公的兵马加起来也就一万余人而已。
他们加入八旗,也就让八旗汉军增加到三万六七千人的样子。
即便如此,三顺王、一顺公也没哪个混上八旗汉军旗主的职位,由此可见满清对孔有德等人防备之深。
另外,为了进一步控制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清军作战分派兵马时,往往都是满洲、蒙古、汉军都抽调一些,混成一支兵马,主将肯定是女真,甚至副将大多数时候也是女真。
一句话,一路兵马中,满洲兵是绝对的核心力量,蒙古、汉军只能给满洲兵打辅助。
甚至有时候八旗蒙古的甲喇章京、固山额真等职位都是女真人的。
但因为兵员基本都是蒙古人,所以作战风格仍类似蒙古轻骑,以骑射为主。只不过八旗蒙古盔甲精良一些,骑弓弓力稍大些,步战能力也比蒙古轻骑更强些。
这两甲喇的八旗蒙古兵常年与明军边军作战,对枪炮是有所防备的,也知道他们此番出击,就是为了试探出眼前崋军的火力···
崋军虽然骑兵不多,但在与明军、顺军的作战中,也是积累了不少应对骑兵冲阵经验的。
眼见两翼各有一千多蒙古兵策马冲来,第五旅的崋军将士在将官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变阵,并将装填好的虎蹲炮抱放到合适的位置。
眼见蒙古兵前锋已进入阵前两百步,数百门虎蹲炮便在号旗指挥下几乎一起打响!
砰砰砰···
虽然八旗蒙古兵早有心理准备,可骤然听见如此密集的清脆炮声,仍吓了一跳——不论是明军的虎蹲炮,还是清军自己的,可从来没有如此密集打发的。
“撤!快撤!”
领军的甲喇额真用蒙古语大声疾呼。
事实上,这些八旗蒙古兵阵型并不紧密,在密集的炮声响起时,便纷纷往一侧奔逃。
奈何崋军同一时间打发的虎蹲炮太多了,又基本都是公孙弹(散弹的一种),只一轮,竟然就有近百骑被击落下马!
这只是一侧的战况,另一侧战况也没什么不同,被虎蹲炮打落下马的骑兵甚至更多些。
清军阵前。
阿巴泰看到这一幕顿时脸色难看。
此前虽然崋军将火炮隐藏于军阵中,在加上距离的缘故,他看不清楚,但心里确实猜到崋军有些火炮的,只是不知有多少,炮兵战力又如何。
八旗蒙古这一试探倒是试出来了,却损失了两百余骑!
要知道,此番自他们入关,除了在山海关一片石那场大战以及追击李自成的过程中折损了些兵马,入主京师后总共损失的八旗蒙古兵也未必有两百人。
今日之战要是能大胜还好,如果败了,或者这么灰溜溜地撤走,仅折损两百余八旗蒙古兵的过错,恐怕皇太极就要罚没他不少金银、牲口。
想到这里,阿巴泰面带凶厉之色地道:“看来这崋军和明军差不多,也是依赖枪炮。
告诉诸将,让阿哈、包衣们推着楯车当前锋,再调五牛录的汉军、三牛录的满洲兵跟在后面。
乌真超哈跟在最后,寻找合适抵达开炮,务必压制住敌军虎蹲炮!”
图尔格听了,忙劝道:“贝勒爷,眼前崋军实力还未全部试探出来,现在就压上过半兵力恐怕不好。”
阿巴泰皱眉,